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老医生有话说—行医杂记(连载3)

老医生有话说     


作者:丰南区医院 赵文堂   


      从医六十年,治病上万千,患者千姿百态,个个铭记心间,找出几件事,茶余饭后做笑谈。


行医杂记之三

解 脱

有时放弃抢救也是一种选项


我是一个医生,深知生命可贵,对于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从医50多年,自接受医学教育开始,就知道救死扶伤,挽救生命是我们医生的天职,无论多么危重的病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用百倍的努力进行救治。我是这么学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享受无数抢救成功的快乐、成就感,也有不少抢救失败的惋惜、沮丧,这就是我们医生应该履行的一种义务。


但在84年抢救成功一例肺脑昏迷的病人后,让我对这一观点,产生了困惑。




那是在84年冬天,这一年天气特别冷。肺心病的病人特别多,因合并病毒感染,各种抗生素,收效甚微,死亡率也特别高。一天,附近农村送来一位年近六旬的女姓患者,肺性脑病,已昏迷近一周,按当时的条件,这种病人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经我们医务人员千方百计的努力,终于从死神手里把她拉了回来,病情稳定,意识转清,虽然生活仍不能自理,性命已无忧,两周后,在家属一再要求下,好转出院,回家继续治疗,我们心里都非常高兴。

三年后的一天,偶然碰到他的儿子,顺便打听一下病人的情况,得知病人早已服农药自杀身亡。我们听说后感到非常震惊!问其原因,他说,就怨你们大夫,如果三年前不是你们那么千方百计的抢救,当时就死该多好,现在弄得我们人财两空。我们不解的问是怎么回事。他说,病人出院后生活一直不能自理,天天需要大量药物相伴,有时还需要输液维持生命,农村生活困难,借了很多外债,病人时刻痛苦不堪,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终于在三年后偷喝农药,自杀身亡。他现在不但债务缠身,还落下一个不孝的罪名,真是有苦难言。我听了后,感到非常诧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抢救成功的病人,不但不感谢,反而落下埋怨,真是费力不讨好,百思不得其解,尽管是个笑话,也发人深省。




事后细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人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抗拒。既然人已经因病失去了基本生存质量,勉强活在世上,病人受罪,亲人受累,人财两空,最后还是难免一死,其实放弃抢救也是一项选择。



 虽然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依然尽心竭力的抢救危重病人,尽到一份医生的责任和良心,但对于癌症晚期,失去意识的植物人也还要千方百计的抢救,浪费有限的资源和大量的财富,究竟有多大价值?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总是要死的,但要死得其所。病人到临终状态,已无生存价值,死的有尊严,死的安详。这种状况及时终止生命,不也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吗?




我们已在网站上陆续刊登了三期我院原副院长赵文堂的系列文章——老医生有话说。我们老一辈的从医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年感悟为我们年轻一代做出了榜样,我们唯有更努力才能不辜负前辈们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交流感受,分享工作中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