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铃铃…封控区有个孕妇出现生产的迹象,主任怎么办,派哪个车”;
“铃铃铃…管控区一个老人昏迷,负压车不在,怎么办”;
“铃铃铃…患者自己打电话还用社区报备吗,主任”;
......
自3月19日唐山发现阳性病例,实行全域临时性封控管理以来,院前急救的出诊任务骤增,以往只是接诊急危重症病人和无主病人,但封控期间,很多普通患者也因疫情防控要求等种种原因需要120接诊,一时间120的电话此起彼伏,各种电话应接不暇,尤其是调度还承担着发热门诊负压车的派车任务,协调工作更是复杂,因平均每天使用负压车及普通救护车接诊量达到30—40次,调度室里的调度员们每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被各种来电催的不可开交。
为了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急救资源,保证急危重症得到及时救治,保证发热患者及时排查,保证普通患者及时就医,身兼ICU和院前急救科的张晓群主任,秉承着一贯的严谨认真、事无巨细的工作风格,多次召开视频会议,将文件中的要求详细解读,并举例可能遇到的情况,说明如何派车、如何救治、如何防护、如何与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对接、如何做好终末消毒等等各种环节流程,要求既要保证急危重症的分秒必争、又要保证平诊病人安全有序的送达医院;既要考虑到疫情防控原则又要保证各个流程的绿色畅通。
白天,他和调度一起守在电脑旁,一边研究下发文件中急救原则和范围,针对接诊人员的风险度合理安排出诊人员;一边根据现有出车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及时向领导反馈完善流程。
24小时在线的120急救电话五花八门,千头万绪都需有人分析指导,立即做出判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深人静,晓群主任的电话从来是24小时在线接听,因为调度随时会遇到难以抉择的问题,会遇到风险评估的问题,这个责任主任毫不犹豫地主动担当。
自年初到现在,ICU的病人数一直居高不下,疫情期间更是病人多,人员少,工作愈加繁重。每天,看着两个科室来回奔波的主任脸上写满了疲惫,大家都很心疼,但还是盼着他来,此时他既是急危重症病人的守护者,更是院前急救人员的主心骨。看着他近四月的天气里仍旧穿着那件老旧的绿大衣,手还不自觉的捂着腰,在主楼和120小楼之间来回穿梭,不免让人想起主任年前刚做的腰部手术,因为一直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因为惦记科室和病人又没有安心休养,以至于到现在腰疾还没有恢复好。
疫情当前,120急救电话就如患者的救命热线一样,给封控在家里的患者以希望,以慰藉,120医生、护士、司机、调度更是以百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向疫而行”,一个个发热患者、隔离封控患者、急危重症患者被及时接到医院,没有推诿、没有退缩,有的只是医者仁心和“疫”往无前。
当疫情袭来,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或无惧危险冲往疫情一线守护家园,或坚守后方默默守护患者平安,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履行着使命,书写着责任与担当,把对国家、民族、人民深沉的爱化作最坚定的信念和最执着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