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生有话说
作者:丰南区医院 赵文堂
从医六十年,治病上万千,患者千姿百态,个个铭记心间,找出几件事,茶余饭后做笑谈。
行医杂记之二 信任的力量 一句鼓励,有时能起死回生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无比深奥,有很多疾病的治病原理和疗法,至今仍无法破解。很多理论也许是个谜,深深隐藏在大自然之中。而生老病死也是大自然法定规律,很多情况下,只可减缓,延长寿命,最后还是不可抗拒,难免一死。 在临床上,很多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只是一纸之隔。量小不起作用,量大就会中毒,有些药物有效量,也会发生中毒反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副作用。为了治疗疾病,明知有副作用也不得不用,这就是恨病吃药的缘故。 在行医过程中,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非常复杂的。“同病不能同药,同药不治同病”,很难驾驭。然而,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力量却是相当巨大的,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患者家属的一句信任、一句鼓励,有时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这样的病例,数不胜数。
那是在1972年春季,天气异常的寒冷,由于流感病毒大流行,小儿肺炎、心衰相当多。当时缺医少药,死亡率也相当高,医生的压力也很大。一天,据医院驻地约5华里的小山村抱来个1岁多的患儿来求医,她发烧、咳喘、面部浮肿、结膜充血、口唇青紫、意识模糊,已处于病危状态。经检査诊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心衰合并病毒感染。当即给予消炎解痉,止咳平喘,强心利尿等治疗,病情不见缓解,而且逐渐加重,随时有死亡的危险。根据临床操作规程,管床医生请来孩子的父母交代病情,要求做好后事准备。但家属并不惊慌,找到大夫说:“这孩子病重,我们知道,我们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请医生们放心,这孩子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我们完全相信大夫的医术,治好了我们抱回家,咱们都高兴,要是死了我们就把她埋在后山沟里,永远保佑医院的平安。放心吧!出任何事情与你们无关。”一番朴实无华的语言,大大鼓舞在场医务人员抢救病儿的信心。甘愿冒着风险也要抢救回这孩子的生命。 经会诊,大家发现,这患儿虽然用足了强心药(毒k),但孩子稍胖,用量仍不足,而且沈阳出产的药效稍差,决定加大强心药剂量,进行救治。这可是要担极大风险的,好了没说的,死了大有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之嫌疑,要受到处罚的。为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只有一试,就是受到处分也在所不惜。最后终于从死亡边缘把患儿拉了回来,痊愈出院,皆大欢喜。
医患同心、合力变金、高度信任、力克死神。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医患互信,治病救人,永远是我们医生最大的动力。
我们将在网站上陆续刊登我院原副院长赵文堂的系列文章——老医生有话说。赵院长自1983年调入我院,在消化疾病治疗和科研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退休后一直关心医院的发展,更是将多年来的行医心得与年轻医生分享,让我们很受感动。我们老一辈的从医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多年感悟为我们年轻一代做出了榜样,我们唯有更努力才能不辜负前辈们为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致敬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