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信息动态

信息动态

肛门三大“健康杀手”:痔疮、肛裂、肛周脓肿 发布时间:2025-07-08

肛门虽小,却常被各种疾病困扰,痔疮、肛裂、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门疾病,不仅带来不适,还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何识别这些疾病?又该如何科学预防?本文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为您一一解答。


微信图片_20250708161002.jpg

PART.1

痔疮:肛门边的“小肉球”

痔疮是肛门或直肠下端的静脉血管团“发胖”导致的。就像家里的水管,长期水流不畅,管壁就会鼓出小包。久坐不起(如上班族长时间伏案)、排便时间过长(蹲厕所玩手机)、经常便秘、爱吃辛辣食物,都会让肛门的血管压力变大,血液淤积,最终形成“小肉球”。

症状

-内痔:便血(血色鲜红,不与大便混合),严重时痔核脱出。  

-外痔:肛门处有疙瘩,伴随疼痛或瘙痒。

比喻

痔疮就像肛门长出的“小赘肉”,时不时出来“捣乱”。


PART.2

肛裂:排便时的“撕裂之痛”

肛裂就像肛门皮肤被撕开一道口子。当大便干结,排便时用力过猛,就像用石头强行撑开狭窄的通道,导致肛管裂口。每次排便,粪便刺激伤口,加上肛门括约肌收缩,疼痛如同刀割,还会少量便血,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便纸上。很多人因害怕疼痛憋便,反而让大便更干,形成恶性循环。

症状

-排便时剧痛,便后疼痛持续。  

-大便表面带少量鲜红色血液。  

比喻

肛门像干裂的嘴唇,每一次排便都像在伤口上“撒盐”。


PART.3

肛周脓肿:突然爆发的“炎症炸弹”

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组织被细菌感染后引发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肛门附近有许多腺体和管道,细菌一旦入侵,就会迅速繁殖,形成充满脓液的肿块。发病急,肛门周围会突然出现红肿、硬块,疼痛剧烈,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脓包会自行破溃,流出腥臭脓液,感染可能扩散,引发更严重问题。

症状  

-肛门周围红肿、硬块,压痛明显。  

-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比喻

肛门周围突然冒出“大痘痘”,又红又肿,一碰就疼得厉害。

PART.4

科学预防,守护肛门健康

(一)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膳食纤维:多吃蔬菜(如菠菜、芹菜)、水果(如苹果、香蕉)、粗粮(如燕麦、玉米),能软化大便,预防便秘。每天保证蔬菜摄入500克,水果200 - 350克。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辣椒、火锅、烧烤、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二)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每天固定时间上厕所,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几分钟,培养排便反射。一般建议晨起或饭后半小时尝试排便。

-控制排便时间:排便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超过5分钟,别在厕所玩手机、看书。

(三)加强运动锻炼

-避免久坐久站:每坐或站1小时,活动5 - 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可做提肛运动,收缩肛门5秒,放松5秒,重复20 - 30次,每天3 - 4组,增强肛门肌肉力量。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四)保持肛门清洁

-便后清洗:排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或使用湿厕纸擦拭,保持肛门清洁。避免用粗糙的卫生纸过度用力擦拭,以免损伤肛门皮肤。

-勤换内裤:选择透气、宽松的棉质内裤,每天更换,保持肛门周围干爽。

(五)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有便秘、腹泻、肠道炎症等疾病,要及时治疗,避免长期刺激肛门。

-孕妇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躺着或坐着,减轻肛门压力。


肛门健康关系到生活质量,了解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的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才能远离这些“难言之隐”。如果出现肛门不适,别害羞,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